收起工具时间不限所有网页和文件站点内检索
搜索工具
百度为您找到以下结果

《寰宇访录》 - 故宫博物院

《寰宇访录》,十二卷,清孙星衍、邢澍编,清嘉庆七年(1802年)阳湖孙氏刻本。半页11行,行22字,小字同。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版心镌刻“访碑”、卷次和页码等。版框17.5cm...

经典|张海书法艺术馆馆藏石刻专题

清代以降,书法史的主体是碑学,立足书法史者如郑簠、何绍基、赵之谦、康有为等皆学大家。今天似有帖学之兴,或仅为某种“官方意志”,也鲜有成才者。而近四十年来,碑学书家成就几近清代。当然...
播报
暂停

从《广艺舟双楫》到“千唐志斋”-中华读书报-光明网

2024年4月10日 姜寿田说:“作为清代碑学集大成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碑学理论与艺术创作构成了近现代书法史极具价值的书法文化研究课题。因此,通过对康有为碑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对我们厘清碑帖二大派...
播报
暂停

将军 - 故宫博物院

端雅厚重,劲挺秀逸。 《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 郭将军碑 乾封二年。初拓本。庚午自跋。十六开半。一册。庚午购于富华阁。连共一百五十元。 撰稿人:秦明 分享到: 问题反馈 ...
播报
暂停

如何欣赏你欣赏不了的书法

2024年1月8日 我们就拿康有为的书法来说,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做:首先,不能把自己当成理所当然,你的欣赏思想或者评判的标准是否经过了自己的考虑?比如,“这个康字,继承了魏碑的风格,又继承...
播报
暂停

《三国两晋南北朝刻石三十品新探》登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刻石书法是中国书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然而,自魏晋以降,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传统始终占据书法风格史的主流,而刻石书法则长期难以进入经典的行列。清代碑学兴起以后,刻石书...

王帅:一块石头和另一块石头

2024年1月18日 一块石头是晚清民国学者李宗颢的。李宗灏,广东南海人,爱石头。给自己起了很多名字,如愤石生、愤石子,室名多如鬻石簃、愤石斋, 灵璧山馆,米庵,芾山亭,三十二芙蓉山馆等等。名字多到...
播报
暂停

近现代上海书法兴盛的驱动力——从派中有派与碑帖融合说开去

2024年1月22日 碑帖融合来说,存在碑与碑、帖与帖,帖与碑、碑与帖的不同选择,尤其是后两者不是简单的顺序问题,而是先入为主的问题,先写碑还是先写帖,结果大相径庭。个人风格中多种碑帖的成份,无...
播报
暂停

西安力邦2023秋拍 │ 以拓传古,崇古证今——碑帖专题精品...

西安力邦2023秋拍 │ 以拓传古,崇古证今——碑帖专题精品采撷 “金石之学,肇于汉,盛于宋,而中衰于元、明。入清以后,百年之间,海内渐定,群治朴学,而斯学乃复兴焉”。金石学在晚清民国复兴并...
播报
暂停

金肽频:论书法体格、文格、品格的“三维一体”(下)

2024年3月25日 从按照原始风貌临帖学书,到吸纳原始味道的“金石气”、北魏碑味,走上碑帖合一的雄关大道,20岁以后就展露不俗的书法才华、独树一帜的书法审美思想。陈独秀一生中的书法印记,主要...
播报
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