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篇
我帮你找到了优质内容,快去探索吧!
温疫中医名词解释
查看全文

温疫与伤寒不同,伤寒是由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而温疫则是由温热邪气引起的热病。 传统中医认为,温疫的病因是温热毒邪,主要侵犯人体肺卫、肠胃和营血等部位,导致人体正气亏损,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温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接触污染物品和食物等途径传播。 中医治疗温疫的方法主要包括清热解毒、...

温病名词解释
查看全文

名词术语解释 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系温病教研室 2005年1月 1、温病学: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 的一门临床学科。 2、温病: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 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3、温疫:温疫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疾病。 4、温毒:温毒...

温病名词术语解释
查看全文

78、烂喉痧: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引起的,多发于冬春两季,具有发热,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密布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 79、疫喉痧:烂喉痧因其能相互传染,引起流行而归属疫病,故名“疫喉痧”。 80、湿热疫:是感受湿热性质的疠气引起的,多发于雨水较多湿热气候季节,初起以邪伏膜原为主要证候的急性外感热病。

温病名词解释
查看全文

76、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引起的,多发于冬春两季,初起见邪犯肺卫和热毒壅盛证候为特点的外感热病。 77、大头风:大头瘟的别名。俞根初认为因系感受风毒为病,故名大头风。 78、烂喉痧: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引起的,多发于冬春两季,具有发热,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密布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 79、疫喉痧:烂...

思考生成中,请耐心等待~
搜索创作助手
创作
收起工具时间不限所有网页和文件站点内检索
搜索工具
百度为您找到以下结果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 《温病条辨》 - 中医世家

一、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 温邪久羁...
播报
暂停

急惊风・温热疫毒证(中医药学名词) - 百度百科

急惊风・温热疫毒证(acute infantile convulsion with syndrome of warm-heat and pestilent toxin)是2010年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详情

温病学小讲堂】第十一讲:温疫——什么是温热疫?_南方plu...

2020年2月17日 温热疫因感受温热疠气之邪,怫热于里,充斥表里三焦,各随其气变化多端。故需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应注意辨别有无表邪,温热疫初起多由怫郁于里的疫毒之邪,浮越于外...
播报
暂停

温疫是什么病-有来医生

温疫是感受疫疠病邪所引起,以急骤起病、传变迅速、病情凶险,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 其临床表现为温热性质的温疫称为温热疫,表现为暑热性质...
播报
暂停

中医:温、热、火、毒的概念及区别如何? - 青年中医李铎

2021年3月7日 火、热、温,三者同为一个属性的致病因素,均属于阳气偏盛。由于它们的性质相同,所以在中医学里,经常是“火热”、“温热”并称。然而三者又是同中有异,即是...
播报
暂停

疫斑热的病因_疫斑热的症状_疫斑热怎么治疗_疫斑热的注意...

疫斑热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疫斑热,中医病名。是指温热疫毒之邪入侵血脉,伤及心肾所致,以骤起壮热,热退病反重,容易发斑出疹,血压低,小便先少后多为...

新闻动态_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温热疫因感受温热疠气之邪,怫热于里,充斥表里三焦,各随其气变化多端。故需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应注意辨别有无表邪,温热疫初起多由怫郁于里的疫毒之邪,浮越于外所发,杨栗山认为...
播报
暂停

太阳风温,温热,温疫是什么

温疫是指温热性质的一类疫病,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引起流行的病种。开始的时候,以发热症状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就会出现头痛、身痛,并且会出现烦躁、腹泻等症状。...
播报
暂停

发热到底是个啥?

2021年4月24日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外感中的比较陌生的名词--温热疫毒。温热之邪与疫毒都是阳热之邪, 但是二者有区别,前者导致了温病的发生,后者导致了瘟疫的发生。温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病...
播报
暂停